01|上海市大批口腔机构正在转让口腔门诊?
近日,有从事医疗器械回收以及企业搬迁业务人员向三六九医彩网表示,上海市民营口腔机构的转让及营业变动,在近期出现了明显的加速趋势口腔门诊。
根据公众号@林掌柜的汇总信息,7月初的上海口腔门诊部有13家转让,是全部转让医疗机构中数量占比最多的专科口腔门诊。其中,大部分转让门诊都在1000㎡占地以及10台牙椅以上规模,更不乏有位居繁华地段、年营收过亿的大型口腔门诊。
此外,有从业者分享了其他的口腔机构转让信息,其中也包括一家位于上海市黄浦核心地段的8年口腔门诊,正在以3折低价紧急转让口腔门诊。
不仅仅是个体化机构,甚至站在口腔连锁集团后方的投资企业,也在今年开始有选择性的退出上海市场口腔门诊。
2月23日,据全国产权行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消息,上海摩尔口腔医院管理集团股份公司约193.18万股股份正式挂牌转让,占总股本的2.25%,底价约为3249.15万元口腔门诊。此次股份转让方为上海国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创业投资及相关代理业务,由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全资控股。
此次股权转让可以看作是摩尔股权结构以及股东投资结构的双重优化,但也反映除了行业资本的退出趋势口腔门诊。
3月13日,上海新浦口腔发文,表示公司将于2025年3月31日起停止营业,并告知已支付医疗费但尚未完成医疗服务的患者尽快联系,将尽全力为其妥善处理口腔门诊。
上海新浦口腔有限公司隶属于杭州牙科医院集团,是杭牙集团在上海唯一分支机构,新浦口腔的正式停业,也代表着杭牙集团正式退出了上海民营口腔市场口腔门诊。
有行业模型预测,2025年上海市的口腔机构的收并购活动或将超过20起口腔门诊。【上海民营口腔市场在2025年加速进入“大浪淘沙”阶段】这一被业内普遍认可并接受的事实,似乎也正变得越来越具象化。
02|中小型机构正被加速挤压
上海民营口腔市场之所以会加速进入深度调整期,诸多因素早有预示口腔门诊。
首先,就是这两年整个上海市快速推进的社区标准化口腔诊室的发单位落地口腔门诊。其对上海民营牙科的中低端市场,可谓是产生了相当程度的挤压作用。
早在2023年,上海就启动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口腔诊室建设口腔门诊。2024年,上海社区标准化口腔诊室的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累计建成83家社区标准化口腔诊室,其中闵行区已实现标准化口腔诊室全覆盖。
根据官方的“标准化社区口腔诊室服务项目清单”,标准化社区口腔诊室有龋齿充填、根管治疗、窝沟封闭、牙周洁治、固定义齿修复、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全口活动义齿修复、颌面外科小手术共9个基本项目,根尖手术治疗、显微根管治疗、热牙胶充填、口腔种植修复、口腔正畸、儿童早期矫治及其他共7个拓展项目口腔门诊。
按此发展速度,2025年的标准化社区口腔诊室建设覆盖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遴选出一批高质量社区口腔诊室,引领社区口腔诊疗和保健服务发展口腔门诊。到2030年末,基本实现标准化社区口腔诊室建设全覆盖,社区口腔诊疗、保健服务全面提升能级。
也就是说,在未来,一家设施配置完善、可按需流动调配公立医院专家资源的社区标准化口腔诊室,基本就可以满足大多数社区居民的日常口腔医疗需求了口腔门诊。
社区诊室依托公立医疗资源(公立三甲专家支持),价格透明,信任度高,这对天然依赖公立医疗的中低端口腔消费者来说,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口腔门诊。而随着公立口腔医疗的系统结构不断扩张并完善,更讲求“性价比”的患者就会开始回流向“便宜大碗”的公立机构。
其次,是努力控制价格体系重组的高端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口腔门诊。
据市场调查数据,上海市高端口腔机构的客单价,在近3-5年内已普遍腰斩,尤其在经历了全市场的集采控价后,部分区域的最大降幅更达到65%-70%口腔门诊。但降价并不意味着绝对利好高端口腔的竞争力,恰恰相反,正是让机构盲目被卷入市场价格的重建运动,一些高端口腔的退场才会被如此提速。
事实上,口腔服务市场的高端消费者不断回归的理性心态,重点体现在其更看重机构的差异化服务优势口腔门诊。所以,年增长率超过5%的不仅仅是核心商圈的门店租金,还有具备绝对技术优势的优质牙医的薪资,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必然带来成本压力的进一步加大。
大环境趋势不再利好,又被各种价格战以及成本压力所拖累,根基尚不扎实的牙科门诊和一般规模的口腔连锁,都在这两年加快了退场的速度口腔门诊。
03|60%的连锁化率空间为谁而准备
竞争趋势在高端口腔市场与中低端口腔市场的体现,事实上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口腔门诊。
市场反馈显示,在上海市大多高端民营口腔的就诊率都明显下滑之时,有三类机构的就诊量则出现了显著上升:公立三甲的口腔特需门诊,外资合/独资口腔机构,以及具有技术性定位的IP门诊口腔门诊。
尤其是提供如复杂种植/正畸的高端诊疗、国际患者服务、名专家预约制等服务的医疗机构,黄牛拿号或预约排队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口腔门诊。有统计显示,目前上海市高端/特需口腔诊疗的患者构成,外地疑难病例占比50%,企业高管/外籍人士占比约30%,剩余的20%为本地高净值人群。
换句话说,在高端口腔服务市场,单纯的“贵”已不是高端口腔机构的价值所在,取而代之的是不可替代性以及稳定的品质化服务口腔门诊。
市场成熟的表现并非是有效创造需求,而是本就存在的需求被彻底激发出来口腔门诊。
基于此趋势,上海市场的头部连锁品牌也在通过数字化技术、疑难种植牙、精细化服务保持竞争力,个别有效发展了差异化优势的连锁机构,甚至在大市场低谷期也维持住了正向的增长口腔门诊。
而这些具有技术优势的机构,也纷纷集中力量在2025年攻占新增长点口腔门诊。例如落地一批重点服务外籍及高净值人群的高附加值口腔诊疗服务,亦或是专利种植/正畸医疗中心。
一方面是引入数字化技术增效降本,另一方面是寻找细分领域的空间增长点,在未来,以上海为代表的医疗头部市场,会将更多的生存空间留给那些具备技术优势、合规经营能力强的机构口腔门诊。
而中小诊所,则需要在这个或将于2030年前实现60%连锁化率的市场中,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位口腔门诊。